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8.00

无人机应用在环保验收上有何成效?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风电项目投入建设,风电场环保验收工作量也大幅增加。新建风电场大多位于西部和北部,属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占地面积较大。

无人机应用

风电场验收费时费力

验收时,需要调查风电项目对周边地区的生态影响,包括调查风电机组的位置,并与环评报告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超出规划范围;调查风机和道路的占地情况;调查风扇周围的生态恢复情况;环评报告要求风机周围有500-600米的防护距离。验收时,需要调查周围敏感点的分布,测量敏感点与相邻风机之间的距离。这些调查需要很多时间。

以一个电场为例,这个风电场位于丘陵地带,占地42平方公里,共33个座位,分别位于不同的丘陵上。不同类型的敏感点,如村庄、企业和农场,分散在峡谷中。视察期间,视察员在视察现场时在风扇和敏感点之间来回走动。因为山障,他们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达敏感点,有时候甚至找不到路线,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如果忽略了这些敏感点,剩下的环境问题就会导致一系列的信访。

无人机应用遥感技术提供支持和数据支持

使用无人机后,在验收调查中,无人机操作人员只需选择一个符合无人机起降条件的空地,设置飞行航拍路径和拍摄点,无人机操作人员就可以在指挥车中监控飞机的状态,获取航拍照片。

从无人机拍摄的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风扇、房屋、树木等的生态情况。经过后处理,将航拍图像制作成分辨率为0.1m的实景图像数据,可以详细标注出各个扇面和敏感点的具体信息。从直观的彩色图片到具体的距离数据,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风电场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分布和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遥感技术的应用为风电场的环保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

验收人员在进行验收时,可以通过将遥感图与环评平面图进行比较,找出风扇点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地图中红线标注的600米保护距离可以直接找出保护距离内的敏感点,取代了原来使用GPS和测距仪进行现场测量。这不仅节省了验收人员的调查时间,也便于后续调查有针对性地选择监测点。

“在以往的调查中,现场调查用了一个多星期,可能有敏感点需要反复检查。每次看现场都需要和企业协调时间安排,不可避免的增加验收时间。现在无人机应用遥感可以在一到两天内完成这些任务,大大节省了调查时间。”随着无人机遥感的应用,环境验收负责人充分掌握了噪声、光影和风电场生态恢复保护距离内的居民分布情况,验收调查水平有所突破。